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书推荐» 2014年新书» 2014年新书

2014年新书

2014年新书 

 

 

1.《我国防治家庭暴力情况实证调查研究》

主编:陈苇

北京:群众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一次版

  观点摘录:近年来,继我国专家学者已提出制定一部全国性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法的建议并已经先后拟定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暴力防治法(专家建议稿)”之后,一些全国人大代表也先后提出了制定一部全国性的专家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法律的议案。011年9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法”已被纳入全国人大首批立法立项论证试点项目。在2012年3月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期间,“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法”已被作为提案提交全国人大会议。但时至今日,我国“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征求意见稿并未公布,这说明我国立法机关对于立法非常慎重。我们认为,要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全国性《家庭暴力防治法》,必须建立在了解我国的家庭暴力问题的现状和相关机构防治家庭暴力工作情况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我们相信,本项目成果著作,通过简介实地抽样调查获得的我国六省市防治家庭暴力情况第一手国情资料,总结被抽样调查的基层人民法院、妇联和司法所三机构防治家庭暴力之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困难,进而提出的相关对策建议,既可以为我国的立法机关制定全国性《家庭暴力防治法》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我国有关机构推进我国防治家庭暴力工作献计献策,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家事调解制度研究》

主编:来文彬

北京:群众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一次版

  观点摘录:“家和万事兴”,如何有效化解家事纠纷,减少家庭的不和谐因素,关系家庭之幸福平安,社会之和谐发展。家事关系的情感性、伦理性、非理性以及公益性等特点决定其纠纷解决必须科学与审慎。作为辅助当事人理性思考、审慎抉择并友好、合作性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或程序,调解在家事法律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我国,以调解的方式解决家事纠纷具有深厚的社会根基与文化传统,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无需证成,而且,其成效斐然。但是,既有的主体性调解格局和经验式调解实践在内容的专业性、程序的独立性上亟待予以加强。通过比较研究可见,此点恰恰是西方现代家事调解的优势所在。因此,适当借鉴域外经验,构筑我国专业性家事调解制度,不仅符合调解的本质、顺应家事纠纷解决的特性,而且有利于案件分流,实现“案结事了”,并最终为我国的和谐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之构筑添砖加瓦。